本报北京11月5日讯(记者赵文立)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正联起手来,从基因组水平上对海洋生物——中国对虾进行研究。此举不仅使我国有望在对虾基因组研究中跃居国际前沿,而且意味着我国基因组研究正在向“海洋”延伸,我国海洋生物学研究由此将进入基因组时代。
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%,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。人类基因组“工作框架图”的完成,使科学家看到海洋产业的希望。各国纷纷瞄准对虾、牡蛎、大马哈鱼等世界上重要的水产养殖海洋生物资源,相继实施了基因组计划。经过多年努力,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获得了转基因海带和对虾,中国对虾的“微卫星序列”已在国际数据库进行注册登记。而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在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过程中,建立起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能力。
作为一种分子标记,基因组研究需要大量的EST(表达序列标签)。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相建海研究员说,双方将在已建立中国对虾cDNA文库的基础上,在一个月内测完1万个EST,从而对功能基因进行综合利用研究,为彻底破译对虾遗传密码创造条件和积累数据。迄今为止,国际上已经公布的各种对虾的EST还不到1000个。专家认为,这一项目的实施,不仅将大大促进人类对海洋生物病害及抗病力的认识,而且使我国基因组研究进军新的领地。